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蒋翊武:唯一被孙中山称为“开国元勋”的辛亥英烈

2016-04-04 11:39:01 [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] 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蒋翊武“不事科举”,却以第一名考进省西路师范学堂,学习近代新学; 他不曾留洋,却与东渡的救国求索者保持着思想的一致先进性; 他是辛亥革命的军事总顾问,战事最紧迫时刻继黄兴出任总司令、前线总指挥,时年仅27岁。 他是二次革命的灵魂人物,策动反袁护共和,却不幸事败被捕,英勇就义,年仅29岁。 他是唯一被孙中山称为“开国元勋”的辛亥人物。


蒋翊武(1884-1913)

湖南澧县人。1911年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,任社长。武昌起义爆发后,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,嗣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。1913年“二次革命”爆发,回湖南策动反袁,失败后在广西全州被捕,10月就义于桂林丽泽门外。

【澧州高等小学:今澧县一中】

唯一的苦读生,无论寒暑,都是“履露足趾”

我们在澧县一中的操场边上看到了一溜名人的塑像,从贝多芬到马克思,“都是外国人”,摄影记者远远看一眼那些面部线条说。在学校的校史馆有关于蒋翊武的生平,只是不知道,有没有学生真的对这个校友产生过兴趣。当时在学校里的蒋翊武,书自然读得不错,他写古体词赋、文章,尤为出名的是一手好字,“字迹俊逸,遒劲有力,深受乡党器重”。

当时维新运动正在湖南兴起,一些“新学”书刊广泛流传,也发行到了澧州一带。蒋翊武“搜求披阅,胸襟为开”,深感“惟年幼应时,尚希深造”。

1897年,蒋翊武听到湖南时务学堂在长沙开办的消息,即“欲考该校”,后来因“戊戌政变发生……时务学堂被封,凡论政治学术革新者搜索逮捕,网罗殆尽”,而蒋翊武也因为“言论维新,颇遭世忌”。在师友规劝下,“避世幽居,岁余未出门户,诗酒为乐,意效金人三缄其口矣”。那段时间里,他帮着家里的店子挑水推磨,同时也在自学。

1902年,蒋翊武18岁。澧州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,蒋翊武被破例录取,编入第一班就读。在校中,他是唯一的穷学生,也是唯一的苦读生。无论寒暑,都是“履露足趾”。学校学制四年,蒋翊武仅用了三个学期,通读了全部课程,“试辄优等”,1903年即提前毕业。

毕业那一年,正值各府、州、县生员会试,会试关系着次年举荐人才的乡试,所以读书人纷纷应试,考场就设在澧州的棚厂街。蒋翊武不去,遭父亲责怪,他抗辩说:“奴隶功名,要他何用?”19岁的他,已经选定了一条不以科举进阶的前行之路。

【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:今常德市一中】

常和同学林伯渠流连在西师附近的“启智书局”,读留日学生在东京出版的进步书刊

虽然没有参加会试,但是蒋翊武读书的本事很快在另一场考试中显露了出来。

1903年,设在常德的西路师范讲习所扩充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,面向西北四府二直隶州五厅共三十县招生。蒋翊武考入该校的成绩,是第一名。当时西师的课程有十几门,入学者“多为湘西俊秀”,内容“集传统经学和近代新学兼而有之,任教者皆海内博学之士”。这也是我省第一所师范教育学校。

清末的常德是湖南第二大城,西师作为沅澧流域最高学府,位于武陵北门城内的玛瑙巷中,算得上是闹中取静之地。蒋翊武在这里结识了有识之士,其中就有同班同学、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林伯渠。那时他们最常流连在西师附近的“启智书局”。这家书店专门出售香港、上海或留日学生在东京出版的进步书刊,经理唐承隋和林伯渠的父亲是武昌博文书院的学友,欢迎学生们来翻书,不买也没关系。就是在这一家小小的书局,蒋翊武读到了《猛回头》《警世钟》《革命军》《新湖南》……为了交流读书心得,推广知识,蒋翊武和伙伴们还发起了一个“新知书社”,成员发展到四五十人。